冷链温湿度记录仪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以下核心模块:
一、传感器感知模块
1、温度传感器:采用热敏电阻、热电偶或半导体材料,通过电阻值变化反映环境温度。例如热敏电阻温度每升高1℃,电阻值会显著减小,经微处理器换算后精度可达±0.1℃。
2、湿度传感器:多使用电容式或电阻式原理。电容式传感器依靠吸湿材料介电常数变化引起电容值波动;电阻式则通过湿敏电阻的阻值变化转化信号,精度范围通常为±2% RH至±5% RH。
二、数据处理与传输模块
1、信号转换:传感器采集的模拟信号经模拟-数字转换器(ADC)转为数字信号,由微处理器按预设算法处理为可读数值。
2、实时传输:通过4G/5G网络或卫星通信模块将数据同步上传至云端平台,实现远程监控;信号弱时数据暂存本地,待网络恢复后补传。
3、离线存储:内置存储器或外接存储卡保存历史数据,运输结束后可通过USB、蓝牙导出至电脑分析。
三、监测与反馈模块
1、实时显示:配备液晶屏动态展示当前温湿度值,部分设备支持手机/电脑端查看。
2、异常警报:当温湿度超出设定阈值时,触发声光报警或推送预警信息至管理人员。
四、数据记录与分析模块
1、持续记录:以固定频率(如每分钟一次)存储数据,形成完整运输过程温湿度曲线。
2、后期分析:通过专用软件可提取最大值、最小值、平均值等统计指标,并生成趋势图辅助质量追溯。
该技术通过多模块协同,确保冷链物流中温湿度数据的实时性、精确性与可追溯性,广泛应用于食品、药品等高敏感货物运输领域。
